今日上午,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四川省地震局了解到,據地震現場聯合指揮部消息,根據昨日的實地調查情況,本次地震災害總體偏輕??蒲腥藛T初步分析認為,由于當地房屋結構抗震性能好,加之政府對農村民居的改善和城鎮(zhèn)建筑的質量監(jiān)管,同時災后各級政府的有力應對等原因,使得本次康定地震災害主要表現為農村房屋破壞,滑坡等次生災害不發(fā)育。
科研人員表示,地震造成較大影響的康定、道孚兩縣,歷史上曾多次發(fā)生重特大地震災害,當地農村的藏式房屋雖屬傳統(tǒng)的木石結構,但有相當一部分藏式民居采用木架承重結構,房屋抗震性能較好。此類房屋在本次地震中因承重的木屋架結構有較好的連接性,使得房屋僅出現墻體的局部垮塌,整棟房屋尚能站立。
近年來,四川省政府將農村民居抗震設防監(jiān)管納入法制軌道,結合汶川、蘆山地震恢復重建和“異地扶貧搬遷”、“牧民定居工程”等項目,使藏區(qū)民居的建筑質量得到較明顯的改善。
并且,四川省各級政府嚴格按照抗震設防規(guī)定,加強城鎮(zhèn)建筑物質量監(jiān)管,房屋抗震能力明顯提高,在本次地震中城鎮(zhèn)房屋未受到中等以上破壞。
據了解,今年年初,按照四川省政府防震減災工作專題會議要求,重點危險區(qū)各級政府加強地震應急準備工作的督促、檢查和指導。本次地震發(fā)生后,災區(qū)各級政府反應迅速、應對有力。
科研人員分析介紹,汶川地震后,四川各級政府經常性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和地震應急演練,明顯提高了政府應急處置、搶險救援和社會公眾防災避險、自救互救能力,對最大限度降低地震災害損失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此外,震中地區(qū)屬高山地區(qū),人煙稀少,震中50公里范圍內人口密度約為每平方公里9人。這也是本次地震災害總體偏輕的原因。(記者 彭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