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(wǎng)棗莊10月23日電(記者 上官云)日前,2025年“萬村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計劃”交流展示大會在山東棗莊落下帷幕。
這場意義非凡的盛會,通過一系列精彩的活動,展示了“萬村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計劃”三年來取得的成果,亦展示了“她力量”在推廣全民健身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。
憑借著熱愛、責任感和韌勁,這些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把科學健身和健康理念送到群眾身邊,帶動更多人參與體育鍛煉,讓運動成為農(nóng)村新的生活方式。
為全民健身貢獻力量
曾玲是一位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,很早之前,她就和健身秧歌結下了緣分,“第四套、第六套健身秧歌都是我創(chuàng)編的?!?/p> 曾玲教大家扭秧歌。中新網(wǎng)記者 上官云 攝
多年來,曾玲堅持推廣健身秧歌,每年參與的培訓計劃有十幾次,去鄉(xiāng)村、去基層,她到過全國很多地方,耐心教大家怎么跳秧歌。
聊到自己最新創(chuàng)編的《歡慶秧歌》,她顯得神采飛揚,“這是2024年全國老體協(xié)健身秧歌科學指導活動的教學推廣套路,很有地域特色?!痹诰幣派希峋倪x用山東秧歌中膠州、海洋秧歌具有代表性的、適用于體育鍛煉動作和健身秧歌的基本步法,整套秧歌節(jié)奏很歡快。
在推廣健身秧歌的過程中,她能夠感受到人們對健身的熱情不斷高漲,也愿意為推動全民健身貢獻自己的力量,希望通過實際行動,帶動更多人參與到全民健身活動中來。
無獨有偶,來自山東的張英也是一位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,多年來一直從事廣場舞和健身秧歌的教學、推廣工作。
她熱情地跟記者分享了秧歌隊的情況,“在我們章丘區(qū)明水街道明一村健身秧歌隊里,隊員年齡最大的70歲,最小的41歲?!?/p>
這支秧歌隊在組建之初,面臨著表演水平有限等問題,迫切需要專業(yè)指導。張英說,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機制讓大家受益匪淺,為健身骨干提供了向專業(yè)老師學習的機會。
“通過培訓,我們了解了廣場舞、健身秧歌的基本規(guī)則,提高了培訓推廣技能,秧歌也扭得越來越好?!睆堄⒄f,眼下秧歌隊總計有52人,擁有多位不同級別的社會體育指導員。
她介紹,這些社會體育指導員秉承奉獻、服務、健康、快樂的宗旨,每年配合當?shù)貦C構參與志愿服務公益培訓,教大家廣場舞和健身秧歌,每年培訓達2000多人次。
“這些年,大家都富了起來,我們這里也安裝了健身器材,建設了健身廣場、籃球場等等。”她欣喜地看到,大家經(jīng)常來到健身廣場鍛煉身體,各種健身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。
“她力量”在基層綻放
實際上,曾玲與張英的故事,是千千萬萬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積極推廣全民健身的縮影。
張英和同伴們合影。受訪人張英供圖2023年,由國家體育總局、農(nóng)業(yè)農(nóng)村部、中華全國婦女聯(lián)合會共同開展的“萬村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計劃”啟動,計劃利用2023年至2025年三年左右的時間,在全國1萬個以上行政村培訓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。
三年來,各級體育、農(nóng)業(yè)農(nóng)村和婦聯(lián)部門通力合作、積極推進,廣泛開展培訓活動,累計為全國3.3萬個行政村培養(yǎng)了9.4萬名農(nóng)村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。
傳遞科學健身的理念、推廣科學健身方法……這些社會體育指導員們積極參與公益活動,活躍在鄉(xiāng)村社區(qū)、田間地頭,憑借熱愛和一股積極向上的韌勁,帶動更多人參加體育鍛煉。
曾玲在接受采訪時,反復強調(diào)一個詞,“職責”,“作為社會體育指導員,我們必須充分發(fā)揮自身作用,通過自身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給更多人帶去健康和快樂?!?/p>
來自浙江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劉萍,也提到了“職責”。她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務之路可以追溯到10多年前,那時,她和舟山普陀的一群漁村婦女一起組建了健身團隊。
通過“萬村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計劃”,她的運動指導技能得到了提高,也更加明白了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職責和使命:不僅是運動技能的傳播者,更是全民健身事業(yè)的推動者。
于是,她不辭辛苦,積極為“漁嫂”們開展廣場舞、健美操等方面的培訓。丈夫也被她帶動起來,一起參與教學指導,兩人成了當?shù)赜忻摹肮娣蚱迿n”。
提到這些年來的經(jīng)歷,張英則表示,自己和秧歌隊的其他成員都有一個心愿: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,帶動當?shù)貜V場舞、健身秧歌蓬勃發(fā)展,為推動全民健身貢獻一份力量。
曾玲、張英、劉萍……廣大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是科學健身的傳播者,亦是鄉(xiāng)村振興的實踐者,她們用實際行動證明,在全民健身、鄉(xiāng)村治理等方面,“她力量”不可或缺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