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上海10月23日電 (尹倩蕓 高志苗)國家金融監(jiān)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23日在2025外灘年會上表示,目前AI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仍處于早期階段,其作用仍是輔助性的,無法取代人的決策。
肖遠企提到,目前AI在金融行業(yè)主要用于優(yōu)化業(yè)務流程和對外服務,其應用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,包括中后臺運營的智能化、客戶交流以及提供金融產品。他認為,AI的應用具有雙重效益,對內可幫助金融機構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;對外能夠為客戶和利益相關者提供更個性化、更精準的金融產品與服務,更有效地解答問題和滿足需求。
“在金融領域,人才始終是我們最寶貴、最有價值的資產。”肖遠企強調,盡管AI發(fā)展迅猛,應用廣泛,目前AI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仍處于早期階段,其作用仍是輔助性的,無法取代人的決策。以柜員服務為例,AI是輔助工具,無法替代柜員與客戶之間個性化的互動。在信貸、保險定價、定損、精算等關鍵領域,仍然離不開人的專業(yè)判斷。
談及這一輪AI變革給金融領域帶來的風險,肖遠企表示,對單家金融機構而言,主要有模型穩(wěn)定性和數據治理風險。
對整個行業(yè)而言,則主要有兩類增量風險。一方面是集中度風險,金融行業(yè)在AI模型技術上可能會依賴少數技術開發(fā)能力強、穩(wěn)定性高、資源投入大的服務提供商。同時,大型金融機構在資源投入上可能比小型機構更具優(yōu)勢,或導致市場集中度提高。
另一方面是決策趨同風險,由于所使用的模型和數據相對標準化和集中,金融機構在決策依據上可能趨同,進而導致行業(yè)整體決策同質化。如果趨同性過高,可能引發(fā)“共振”效應。
他還強調,一個良好、穩(wěn)定、有效的金融結構需要多元化的參與者與市場平臺,因此也必須關注AI對整個金融結構變化的潛在影響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