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宜昌11月1日電 (李魏)世界最寬雙邊工字鋼組合梁斜拉橋——宜來高速柴埠溪特大橋10月31日完成荷載試驗,這也是湖北省首座高速公路與省道同層共建的斜拉橋。
10月31日,宜來高速柴埠溪特大橋完成荷載試驗。(無人機照片)李魏 攝宜來高速公路宜昌段是湖北省高速公路網規(guī)劃“七縱五橫三環(huán)”中“五橫”的重要組成部分,柴埠溪特大橋是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。該橋位于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,主橋長904米,主跨480米,橋面寬44.5米,采用“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+雙向兩車道二級公路”標準建設,由湖北交投集團投資、宜昌建設公司組織建設、中交二航局承建。
荷載試驗是橋梁通車前的“終極體檢”,通過模擬各種行車狀態(tài),檢驗橋梁結構的安全性能和承載能力。柴埠溪特大橋荷載試驗以“全面覆蓋、精準采集、嚴苛標準”為原則,構建了成橋狀態(tài)測試、靜載試驗、動載試驗三大測試體系。
在靜載試驗中,19個測試工況層層遞進,35噸級三軸載重車組成的重載車隊輪番上陣,單次最大投入49臺車輛形成1715噸的極限荷載。為捕捉核心數據,技術團隊在橋梁關鍵部位密集布設190余個應變測點、50余個位移測點及40余個索力測點,對主梁撓度、應變分布、橋塔偏位、斜拉索索力等關鍵指標進行實時監(jiān)測與精準分析。
圖為宜來高速柴埠溪特大橋。(無人機照片)李魏 攝在動載試驗中,設置15個工況,依次完成脈動測試、無障礙行車、有障礙行車及制動試驗,獲取了橋梁在動態(tài)荷載作用下多項關鍵響應數據。為規(guī)避晝夜溫差對測試精度的影響,所有試驗均在夜間氣溫穩(wěn)定時段開展,技術人員三班輪崗、全程值守,保障數據的準確性。
作為湖北省南部東西向的交通大動脈,宜來高速公路的建成,將有利于完善湖北省域整個武陵山區(qū)高速公路路網格局,對振興湖北旅游業(yè)、扶持革命老區(qū)發(fā)展、加強武陵山民族地區(qū)經濟協(xié)作、促進民族團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(完)